防水材料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发表时间:2023-12-05 02:14:22 来源:防水卷材

产品介绍

  防水材料行业前景分析报告严控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探索建立落后产能法制化、市场化退出机制,带领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程承包、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日益显现,加之部分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凸显,谈化色变和邻避效应对行业发展制约较大。随着环保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行业面临的环境生态保护压力不断加大。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艰难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页岩油,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化石能源替代技术快速发展给国际油价回升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中东、北美等低成本油气资源产地的石化产能陆续投产,全球石化产品市场重心进一步向东亚和南亚地区转移,部分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石化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高端化转变,亟需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石化和化学工业进入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并存的转型阶段,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二、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加强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化工园区。建立化工园区规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化工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开展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支持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三、需求预测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四、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探索建立落后产能法制化、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组织并购重组,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的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的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程承包、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五、聚氨酯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一)聚氨酯行业市场供求状况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聚氨酯年生产量与消费量二者均保持稳步上升状态。随着我国聚氨酯行业的长足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及消费国之一。同时,伴随国内聚氨酯产品品质和技术性能逐步的提升,近年来,我国部分聚氨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已连续多年保持增长趋势,海外市场已成为我国规模化聚氨酯生产企业的重要发力点。(二)聚氨酯行业市场供求变动分析基于国内聚氨酯各细分行业发展较不均衡,总体呈现前端寡头垄断、中后端结构分化竞争格局的特点,我国聚氨酯原材料及制品供求关系也存在相对不平衡的情况。以前段原材料异氰酸酯为例,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产业集中度较高,以万华化学为代表的异氰酸酯生产企业,主导了国内MDI、TDI的生产,形成寡头垄断局面,产品相对供应偏紧。而我国聚醚行业虽然总体产能大于实际消费需求,但由于环保因素趋严、中小聚醚厂家工艺装置落后等因素限制,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率较低,实际整体供求大体保持相对平衡。近年来,我国聚氨酯行业规模化、集中化趋势加强,行业面临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进行调整,聚氨酯行业产能预计将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在此背景下,预计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的增长空间。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合考虑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安全保障、产业基础等因素,有序推进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烯烃、芳烃等基础产品保障能力,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加快现有乙烯装置升级改造,优化原料结构,实现经济规模,提升加工深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芳烃项目建设,弥补供应短板。在中西部符合资源环境条件地区,结合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环境准入条件要求,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升级示范,着力提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提高装置竞争力,促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七、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加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规划衔接,优化危险化学品规划与布局,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淘汰高风险产品及工艺,提高危险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建立全产业链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启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八、聚氨酯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逐步加深,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提高,预计部分产品质量不高,环保设施投入不足的小型产能 聚氨酯厂家生存压力将一进步加大甚至退出市场,聚氨酯市场或迎来 较大洗牌,行业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规模化效益日益凸显。同时, 聚氨酯制品凭借优异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轻工、建筑、机械、纺织、 冶金、运输、水利、印刷、医疗器械、石化、矿山、体育等众多行业, 前述应用市场规模庞大且发育成熟,聚氨酯产品无法被替代。随着聚 氨酯行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近年来,聚氨酯已在部分领域实现对 钢铁、塑料等的应用替代,并派生出新的应用场景。随着我国城市化 进程加快及居民消费升级,下游应用领域及用量持续扩大,未来聚氨 酯行业利润水平有望陆续提升。 九、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 外部环境,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力推进 转方式、调结构,全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产值年 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2015 年行业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11.8 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甲醇、化 肥、农药、氯碱、轮胎、无机原料等重要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主要产品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 50% 和72%,化工新材料自给率达到63%。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建成了22 个千万吨级炼油、10 个百万吨 级乙烯基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 产业集聚区;建成云贵鄂磷肥、青海和新疆钾肥等大型化工基地以及 蒙西、宁东、陕北等现代煤化工基地。化工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产 业集聚能力持续提升,已建成32 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品结构调 整持续深化,22 种高毒农药产量降至农药总产量的2%左右,高养分 含量磷复肥在磷肥中比例达到90.8%,离子膜法烧碱产能比例提高 到98.6%,子午线%。随着新型煤化工和 丙烷脱氢等技术获得突破,非石油基乙烯和丙烯产量占比提高到12% 和27%,有效提高了我国石化化工产品的保障能力。 (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建成了数百个石化化工企业技 术中心。高强碳纤维、六氟磷酸锂、反渗透膜、生物基增塑剂等一批 化工新材料实现产业化,一些拥有特色专有技术的中小型化工企业逐 渐成为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领域创新的主体。氯碱用全氟离 子交换膜、湿法炼胶等生产技术实现突破,建成了万吨级煤制芳烃装 置。对二甲苯和煤制烯烃等一批大型石化、煤化工技术装备实现国产 化,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在全国率先建立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涌现出一批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化工园区和生产企业。2011-2014 年,全行业万元产值综 合能耗累计下降20%,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目标全部完成。行业主 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14 年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产值化学需氧 量(COD)、氨氮和二氧化硫(SO2)的排放强度分别为0.43 千克/ 万元、0.07 千克/万元和1.79 千克/万元,较2010 年分别下降 47.6%、40%和23.5%。煤化工、农药、染料等行业污染防治水平 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磷矿石等化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重 金属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逐步深化 超过90%的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应用了过程控制系统(PCS),生 产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生产优化系统(APC)、生产制造执 行(ME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也已在企业中大范围应 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石化、轮胎、化肥、煤化工、氯碱、氟化 工等行业率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六)国际合作成果显著 十二五时期,石化和化工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巴斯夫、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杜邦等国际化工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建 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档次明显提升。国 内石化化工企业组织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跨国并购,中国化工收购马 克西姆-阿甘公司、倍耐力公司等取得较好成效,提高了国内行业全产 业链竞争优势。轮胎行业在天然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重点布局, 投资建设多家工厂。氮肥行业已向孟加拉、巴西、越南、新西兰等国 家输出合成氨、尿素生产技术。钾肥行业在海外10 多个国家投资了 20 余个项目,弥补了国内钾肥供应不足。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