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丨申论刷题(五)

发表时间:2023-12-09 20:56:56 来源:华体会网页登录入口

产品介绍

  H市近期准备召开“社区治理与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你作为石板街道负责人,将在座谈会上发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以“清河社区的治理之道”为题,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

  清河社区就在清河岸边,是H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姚叔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一块在清河岸边玩耍。那时候的清河,河水清澈,两三米深的地方依旧清可见底。后来随着沿岸工厂和小作坊慢慢的变多,清河也慢慢地变成了黑臭河。

  转变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姚叔刚好退休,也听到了许多新名词:“五水共治”“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2.0模式”……与此同时,姚叔发现,身边的清河水一天天变清了。他不知道的是,这几年来,清河社区已陆续关停50余家清河沿岸的“散乱污”小作坊。

  清河水变清了,社区里清河直街的改造也在居民的关注下完成。去年夏天,姚叔想在家门口的亲水平台上开个茶座。“这样的平台曾是我家老码头,后来变成堆杂物的地方,改造一下也是改善环境。”本来,由于平台性质的问题,他以为营业执照的审批特别麻烦,没想到社区认为是好事就帮他沟通,执照很快就顺利办了下来。

  清河直街的长征桥头,有一家开了20年的无名面馆,如今有了“老桥头面馆”的大门匾,也成为石板街道的吃货热捧之地。改造后的清河直街,留下了这碗做了20年的面,也留下了老城的记忆。如今直街已改造到第三期,但有一点理念始终没变:清河应该是有历史积淀的。人们走到这儿,就会勾起旧时的记忆。

  这样清幽的清河直街,吸引了一家家艺术气息浓厚的非遗文创工作室、传统家居生活馆、手工艺术馆……也让清河社区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沿着清河河畔一路向西,转过勤丰桥,两幢黄色的小楼分外显眼。这就是清河社区去年10月开张的“阳光老人家园”。中午,穿过塑胶铺就的大院子,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文艺范:温暖的橙黄色,大大的落地窗,带落地镜的舞蹈教室……到处都洒满了阳光。

  “清河社区是一个老社区,4000多非流动人口中,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有800多人,所以老人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清河社区居委会主任孙鸣说,“但服务老人,不仅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引领他们的生活方式,让老人消除与时代的隔阂感,找到归属感、共鸣点。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慢慢地增加和创新社会治理。”

  “阳光老人家园”没有麻将桌,但有各种兴趣小组,可以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也可以老伙伴们在乒乓球桌前来一场较量。让老人像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兴趣班,这是清河“阳光老人家园”设计的重点。为此,这里设有活动室、多功能厅、书画教室、化妆间、社会组织办公室等功能区,还排有相关课程,由专业老师来定期教学。

  社区卫生站也搬到了“阳光老人家园”旁边。挂号配药、简单诊治等服务全部涵盖,医保卡功能也全部开通,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幸福街是清河社区的一条商业街,水果摊主李海明,正把门口的泡沫箱扛起来,放回店内,又拎起拖把,把地面认真拖了一遍。

  很难想象,李海明以前是个“一点就爆”的“火药桶”。他时常把水果堆到人行道上,一有城管来批评他,他就扯着喉咙开吵。

  去年10月,清河社区试着引入“城市眼”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接入高清探头,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这只“城市眼”不但看得见,更能看得懂。通过后台对比识别,探头可对出店经营、垃圾堆放、沿街晾晒、游商经营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进行识别,并将相关信息实时发送至后台。

  以前靠人工采集,一个月仅能发现100多起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而最初装上“城市眼”的那个月,就发现了500多起。如此大的信息量如何来处理?孙鸣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展示了清河社区的管理工作群,相关商家、社工、城管工作人员都在群里。当“城市眼”后台将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信息发送至相关社工手机上时,社工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并让商家整改。社区做监督,城管再最后兜底。为让商家更主动,社区还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李海明就是成员之一。

  “也奇怪,成为自治管理委员会成员后,他就通情达理了很多。”孙鸣笑着说,“几乎不用我们督促,自己就能管好。”

  “以前一上来就说我这不对那不对,当然要吵。”李海明说,被选入自治管理委员会后,他常去社区开会,“他们说店里太乱容易引发火灾,环境变差最终影响的还是店里客流,我听了后觉得是这么回事,回来就改了。”

  社区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反而更容易推进和实现,这是清河社区摸索出来的一个道理。

  今年年初,清河社区年代久远的安置房小区——广明新村将迎来一场“微更新”,工程启动在即,孙鸣却说:“我们先听听居民意见。”

  在广明新村10幢,62岁的居民沈祖岩向80后社工方颖颖细细道来:“最好是拆迁。不行的话,装电梯、换雨棚、换下水道也是好的。小区停车太难,女儿开车过来吃个饭,一不小心就会被贴罚单,最好腾挪出点车位。”方颖颖拿着个小本本记了下来。出门时,她握着沈祖岩的手说:“大伯您放心好了,我都记下了,改造时我们一定会参考的。”

  清河这个老社区,伴随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在不动声色中蜕变,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居民们都说:“社区越来越美了。”“只要我们用心给这片土地最大的温暖,慢慢地,它就会慢慢的美。这,就是清河故事所折射出的治理之道。”石板街道负责人说。

  问题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对Z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建议。(20分)

  Z市晚报策划了“城市出行”专题系列报道,本期聚焦“人行道”问题。以下是记者的调查报道:

  下午5时许,盲人郑志涛手拿着一根盲杖,不停地左右敲打前方路面,沿正七街行走在机动车道上。

  郑志涛说,去年10月的一天,他在西开发区崇武街人行道上行走,他觉得自身是走在盲道上,走的速度就很快,没料到,竟一头撞在了一棵大树上。从此以后,凡是外出,郑志涛再也不愿走人行道了,“还不如走机动车道,顺着马路牙子走,不会撞到树。”

  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正六街、丰产路、南七路、南九路等路段的人行道,有些地方被大树挡道,而且树木根系发达,在外,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南七路人行道两侧的杨树最碍事,人行道只有两米多宽,大树就占了一半。”市民李先生说。

  除了树木挤占,人行道上窨井盖凸出或凹陷,电表箱随意设置等,也影响行人通行。记者走访时,发现一些人行道边上的电表箱离地面不足1.5米,有些电表箱的门还是敞开的,行人走路经过时,稍不留意就会被碰到。“这样一些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我们与相关单位也协商过,但收效甚微。”Z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负责人说。

  记者行至泉水路时,发现眼前的道路突然“断头”了,整个人行道都被工地围挡圈上封锁,周围也没有交通警示和疏导。在施工现场东侧入口前的人行道上,长约百余米的路面堆满了施工用的建筑材料。不仅如此,还有几位工人蹲在人行道上对建筑材料来焊接,俨然把道路当成了施工现场。“这个建筑施工工地向北不足200米就是一所小学,这条道路就是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现在人行道被占用,我们只可以绕到机动车道上,加上又有很多大型运输车辆途经此处,真是太危险了!”市民刘先生说。一位急着送孩子去上学的家长也抱怨道:“去学校只有这一条路,现在人行道都被挡死了,一点空间都不留,这不逼着我们往马路上走吗?”

  记者调查发现,占道施工阻碍行人通行的现象在不少路段都存在。西中街人行道正在改造施工,两侧路面已被挖开,在外的是干燥的尘土路面。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顿时扬起一阵尘土,并迅速扩散到方圆十来米,行人路过不禁皱着眉头,捂住口鼻。市民李女士说:“这个施工已经快半年了,怎么还没结束?有时候看他们根本没在施工,这样磨洋工,何时能结束呀?”另一位市民王先生则说:“人行道改造施工是好事,但为何需要两边同时开挖呢?我们都不知道路在哪里了。”

  常六路的一栋商务楼门前,不少自行车和电动车杂乱无章地停放在人行道上。“这边的人行道本来就窄,被自行车和电动车占用后,行人通过十分艰难,有些人索性走到了非机动车道上,很不安全。”市民杜先生说。“这里无显著的禁停标志,周围也无另外的可以停放电动车的地方,为图方便,我就将车停在这儿了。”市民韩先生说。记者看出,商场、写字楼、地铁出入口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附近的人行道被非机动车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记者前往多个路段探访,发现除了非机动车占道外,很多维修摊点也把生意做到了人行道上。在体育大街的人行道上,有配钥匙的,也有修自行车的,很是热闹。维修摊点地面上堆放着轮胎、马扎、砖头、木箱子,狼藉一片。

  记者又来到金水路、中原路等路段,发现这些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不少非机动车都开上了人行道。人车混行的现象较为严重,也导致不少事故发生。

  “电动车速度太快了,走在路上胆战心惊的。”习惯步行上班的徐女士说,她走路时总是尽量靠右,但有一次还是被电动车挂了一下,差点受伤。

  报道结语:人行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一直更新和提升对城市运行规律的认识,真正从人行道的本质功能出发,统筹做好建设和管理,才能保障行人的通行权益,让行人在人行道上惬意行走。

产品展示